也许熟悉;也许相依,也许背离。
聚散依依
有人说,林徽因的一生就像一出戏,虽没有大起大落,却也一波
三折。那些来往于她生命中的过客,在戏台上出将入相,忙碌不堪。
也有人说,林徽因的一生就是一本美丽的诗集,在人间四月写着青春
的赞歌。还有人说,林徽因的一生就像是一锅小米粥,用时间的炉火
慢慢熬煮,越久越香。
千万个人心中,就有千万个林徽因,所以对于她的人物性格,以
及心情故事,有所争执亦属平常。就像久远的历史,早已在岁月的风
尘中销声匿迹,我们也只能凭借一些书籍典故来探看模糊不清的昨
天。这个叫林徽因的女子离开我们不过数十年,所以有关她的前尘往
事还历历在目。倘若真的有缘,她的魂魄将化身千百亿,而我们必定
会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与她相遇。
世间万物都有性灵,所以就算不是风华绝代的林徽因,也可以幻
129
化出许多绝美的姿态。哪怕是一字不识的凡夫,也可以让生活充满诗
情;哪怕是一偈不参的俗人,也可以悟懂深刻禅意。在这喧闹的凡尘,
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也许是一座安静宅院,
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也许是一条迷津小路,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
就都是驿站,将来起程也不再那么迷惘。
这几年,林徽因仿佛停止了对往事的怀想,将所有的精力都付诸
给事业,不再沉浸虚无的情感,不再计较成败得失。四十七岁,对于
一个健康女性来说,还有足够的精力来应付生活的琐碎,可久病多年
的林徽因却觉得自己已到了迟暮之龄,而她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在
迟暮中开出最绝美的花朵。
这让我想起了昙花,总是选择在暮色时分开放,开时极其绚烂,
仿佛要在瞬间将一生的美丽都释放。然而事实就是如此,花开只有今
宵,难见明日。所谓昙花一现,赏花之人打个盹儿,便错过了那个绽
放的过程,极致之后是惨淡的消退。林徽因是那树昙花么?年轻的时
候她是那朵白莲,在月光下独自清雅,如今被岁月打理过的容颜不复
当年。她选择做一朵昙花,灿烂地开过便作罢。
林徽因自认为可以把握在这尘世余留不多的时光。她深知自己的
病情,所以不舍得再浪费一点儿光阴。一九五一年,林徽因为了濒于
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抱病与高庄、莫宗江、常莎娜、钱美华、孙君
莲深入工厂做调查研究,并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为
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苏联文化代表团献上一批礼品,深受大
众欢迎。
130
林徽因是真正的才女,她在设计方面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超凡的见
解。她的成就,一半是缘于她的努力,然而更多的则是她骨子里的灵
性。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所设计的作品,都离不开那份灵逸。所以
与林徽因相关的物事我们无需深入探寻,便会生出一见如故之感。她
优雅的气韵、斐然的才情似一缕春风拂过每个人的心田,清新、温和、
柔美又生动。
一九五二年,梁思成和刘开渠主持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
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身边的许多亲友都劝她歇
息一段时日,找个清净之处养病,可固执的林徽因依旧抱病参加设计
工作,与助手关肇邺一起,经过认真推敲、反复研究,完成了须弥座
的图案设计。须弥座,冥冥之中让林徽因结下了一段佛缘。那朵朵莲
瓣退去尘世铅华,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静美。
同年五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建设**,林徽因、梁思成翻译了《苏
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一书,并由上海龙门书局印行,为国家
建设提供了借鉴。而后的日子更是不能悠闲自在,林徽因应了《新观
察》杂志之约,在极短的时间里撰写了《中山堂》、《北海公园》、《天
坛》、《颐和园》、《雍和宫》、《故宫》等一组介绍我国古建筑的文章。
如此成果,让人叹服到无言,或许这世上也只有林徽因可以做到。
我始终相信,我们费心所做的每一件事,其实都是在成全自我。
这是个积累的过程,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从舍得到不舍,又从不
舍到舍得。只为了离开人世的那一天可以少些牵挂,少些遗憾,不为
圆满,但求心安。其实一路走来,每一个季节都有残缺,每一个故事
131
都有暗伤。情感虚虚实实,光阴明明灭灭,要让自己做到清醒,真的
不易。你想要的未必属于自己,你得到的却未必是所期待的。
每当暮色降临,晚风踱进窗牖,林徽因还是无法抑制住心中的感
想。失去了徐志摩,她看似坚定地活着,但志摩的离去始终是春天的
一道暗伤。无论林徽因多么努力掩饰自己的心情,都无法让伤口愈合。
在他身边有宠她爱她的梁思成,有敬她怜她的金岳霖,但他们的爱捂
不暖她内心那个角落的凉。
那个属于徐志摩的角落,林徽因将之囚禁
喜欢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请大家收藏:(m.blshuwu8.com),无限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