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璨本来想介绍一下自己,看东桁的样子,再看看自己,还是算了吧,先收拾一下再说。山里要洗澡麻烦,还好天热,可以洗冷水澡,要是遇到天冷了,还是自己烧水,那更麻烦,温璨洗好澡穿着一身看着舒适的宽松棉麻长衫长裤,有点飘逸,确实不太像是来体验生活的,但他的衣服都是这样的,可找不来东桁穿的那些个。
他注意到东桁穿着的真是当地农民穿的衣服,我对照一下自己,好在东桁也没要求他得穿成那样,东桁说,穿衣服只要自己觉着舒服就行,他特地向当地老乡要来这些衣服只是为了下地种田方便吧。东桁个高,五官深刻,这身衣服找的也不算容易,而且他是个洒脱惯了的人,什么衣服给他穿都能穿出自己的味道来。
温璨和副导演去收拾的时候,东桁已经把饭菜做好了,就等他们出去可以赶紧吃饭,三人都饿的不行,也就没了初见的客气和尴尬,只顾吃饭了。隔天天还没亮东桁就起来了,温璨跟他一起,这是温璨第一次下地种田,他有很多不懂的,东桁从最小的细节开始跟他讲,怎么拿锄头比较不费劲,干久了手不那么疼,不过起泡是一定的。
温璨算是真正的少爷出身。当时二十几岁的人,最累的应该就是作为演员有时候不规则的拍戏时间,真正感受到一天劳作近十个小时,这绝对是第一次。
他不熟练,干活有点慢,东桁说,多干几天就会习惯了,又说:“说多少技巧都没用,还是要自己摸索出来的才是最合适的。”温璨就跟着东桁干了好几天农活,衣服他都没特意换,就穿他自己那些。折起袖子下田后,其实所有衣服都差不多。
东桁也不是一直都在干活,他随身携带一个相机,偶尔得四处走走,随时都能按快门,有些是为了电影做准备,有些只是想按下快门。
温璨也玩过摄影,曾经也为了拍雪豹上过喜马拉雅山,东桁擅拍景,而温璨擅拍人和物,温璨拍的人像都有灵魂,似乎把人最好的一面都留在一张相片里了。东桁选的这张遗照,就是温璨帮他拍的,他很满意,别人只当他是因为拍出了他为电影付出的热情,可是温璨觉得,他的这张照片拍出来的是东桁的坚持是温和的。东桁很喜欢这张照片,很多场合需要他的照片的话,他都愿意拿出这一张,这张照片也成了他的标志照片之一了。
葬礼上,虽然所有人都穿着黑色的衣服,但是气氛倒也不太沉重,因为东桁本来就不是一个喜欢沉重的人,离世前已经留下遗愿:吾一生无憾,大家莫念莫伤怀。
第3章 《家食》
大家一起从他的过往作品中回忆这个人,间接穿插各位亲友的致辞,温璨从这些亲友的致辞中,拼凑出一个更加完整的东桁。
东桁生前的挚友,一个跟他合作过多部作品的编剧,业界大鳄,红着眼眶笑谈东桁生前趣事。说到他们合作的一部关于国人饮食的电影《家食》,电影主要围绕父亲给子女们做菜,各种节假日都会费尽心思的弄出一道好菜,吸引离家子女们的关注,让子女们记下每一道菜,也借此来记得他们的老父亲,直到后来老父亲突然离世后的第一个节日,他们意识到原来他们记下的不是食物的味道,而是父亲的手艺。全片以一道鱼头汤开始,也结束在一道鱼头汤里。
会拍这部片,完全是因为东桁有一天突然很想吃鱼头汤,于是他到处去找,去试,去吃,然后发现没有一道是他觉得好吃的,于是他就踏上了寻找鱼头汤的征途,在此过程中,顺便把电影也拍出来了。
那部电影对那道鱼头汤的烹煮过程描绘得非常细致,从杀鱼去鳞,去内脏,片鱼,下锅,每一步都拍摄得精细雅致,没自己亲自动手做过的人事拍不出来的,东桁觉得中国人的很多情感和文化都藏在饮食里,细细挖掘的话,能品出不一样的中国味道。
这道鱼头汤其实就是一道普通的南方家庭菜,放置酸菜和豆腐时,再加上一点胡椒粉,东桁虽然虽然是个混血儿,但是混的是中国北方血,这种寡淡细致的口味,一点都不像他爱吃的,但是他那时候就突然想吃了,他这个人想到什么就要做什么,一旦决定做了,就不会回头的。这应该是每一个艺术家都应该具备的,区别于普通人的特质吧。
温璨是南方人,他的母亲就经常做鱼头汤,这道鱼头汤是他从他母亲那里偷师的,其实不难做,只是因为那时候他们住在山里,鱼是自己钓的,好山好水出好鱼,所以他做出来的鱼头汤,比以往的更鲜甜,东桁找了那么久都没找到他认为好吃的,有可能是他忽略了最简单的问题,那道菜出现的时间和本身的材质,决定了他就是那么好吃,是别人复制不出的味道。
温璨在这部电影拍摄之初,就听过这个‘寻找鱼头汤’的故事了,他叹息东桁在这个问题上的执着,并且竟不想去理解这个最简单的原因。
后来电影出来后,他偷偷去电影院买票观看了,别人只看到亲人间细水长流的情感,和对这种情感突然离去,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的思考。可是温璨却从电影语言中,看到东桁透过主角做菜的每一个细节在说,每种味道都有一段他的故事,不可复制。
一些小细节会让温璨会心一笑,这些小细节并不多余,但是也不明显易见,如果不是温璨在杀鱼去内脏的时候,一定会垫着一条
喜欢艺术家的葬礼请大家收藏:(m.blshuwu8.com),无限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