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眼中带着连自己都没发现的神采。
“治本之策,就是固土、改道。乌江水自楚国珞珈山发源,一路侵蚀河岸,来势迅猛。赵国位于乌江下游,地势平坦。江水的流速减慢,裹挟的泥沙沉在江低,抬高了河床。而且两岸百姓为了扩建房屋、倒卖木材,连年来砍伐焚烧江边的树木,导致河岸土质疏松。大雨一来,河水暴涨,冲垮了河堤,这才会一泻而出,酿成灾祸。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治理水灾,还是要在沿岸种植草木、保持水土。不过这太漫长,没个十几年是不会见效的。是以只能作为辅助之法,真要治灾,还是要看改道。”
“改道?”刘其琛面露疑惑。
“对,就是改道。” 祁元夜语气坚定,这确实是他想到的最合理的办法,“若不改道,要么加高加固堤坝,要么清理河床,可这两种办法均未有实效。河堤修的再高,建的再牢,却还是不能与自然之力对抗。清理河床更是无稽之谈了,偶尔一两次可行,还能用淤泥肥沃土壤。若是天天清理,百姓没被淹死,就先被累死了。”祁元夜想到那种场面,难得的开了一个玩笑,不过刘其琛完全没有明白笑点在何处,反而皱起了眉,像是在思索这样做的后果,眼露催促,显然是要他继续讲完,关键是要讲重点。
“改道就是人工挖掘河道,再进行引流。其实乌江本身也有支流,不过前者是靠人力,后者是靠自然造化,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一来,主河道可以缓解水压,支流还能灌溉农田。只是这挖掘河道的地点、时节和方式却是需要精通水利的人专门研究,否则可能引起河岸崩塌,造成伤亡。”
“妙哉。”刘其琛拊掌一叹,看着神采奕奕的祁元夜,神情复杂。不过一瞬便被他略了过去。此时他更想知道,关于民心和瘟疫徒儿是怎么想的。他有预感,夜儿会让自己大吃一惊的。
“那民心呢?”
刘其琛倒了一杯茶水,却是给祁元夜推了过去,见他又为自己续了一杯,继续问道。
“夜儿以为人心很复杂。”这是祁元夜自身的感受,“不过,民心却很好掌控,也很容易失去。市井流传着一些俗语,话很糙也很贴切,‘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百姓所求不高,不外乎安居乐业四个字。”
“安居乐业,何解?”
“所谓安居,就是有落脚之处,有自己的宗族家庙。故土难离说得就是如此,一旦离开了他们祖祖辈辈都扎根的地方,于外人来说他们便成了入侵者,没有几代人的磨合,是无法融进去的。于他们自己来说便成了无根之人,没有寄托,没有归宿,只能如飘萍一样。所以他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居所。即便是穷山恶水,也令他们眷恋不舍。
所谓乐业,大都是为了温饱,有了田地,有了收成才能活下去。不过也有追求更高的人,他们的‘乐业’不仅为了糊口,更是一份传承。但不管怎样,只要能让他们‘安居乐业’,民心自然归附。
然而洪水肆虐,百姓不仅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更是失了庇护之所。如今笼罩在他们头顶的除了饥寒交迫的困境外,更有无家可归的绝望。若是不能尽快安置他们,流民便会因此作乱。
所以,要安民心,首先要安民身,为灾民搭建庇护所。关于这一点,王上的政令已经下达,咸宁城也已经开始执行。昨日徒儿回来时,看到街上流民已被安置。只是不知地方官员可有按令行事。
其次,要保证他们的温饱,要让他们能活下去。御寒暂且不必考虑,果腹这一点朝廷已开了粮仓、发放了灾银。不过徒儿倒是觉得‘以工代赈’倒是一个好办法。不论是现在的加固堤坝、抢险救灾,还是灾后的房屋重建、修桥铺路,甚至是更长远的河流改道,都需要大量的徭役。与其强征,倒不如让灾民来做,再将灾银和赈粮作为工钱支付给他们,正可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是……”
作者有话要说:
苏苏的来上一章。o(n_n)o哈哈~
第28章 三策(二)
——续上章
“怎么?”刘其琛此刻已经不自觉地被祁元夜的话牵着走了,心里还在琢磨着“以工代赈”这一妙法,看他迟疑下意识的问出口。话落后,仔细一想,也就明白了。
“只是洪水过后 ,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恐会有瘟疫肆虐。”
“如何采取措施?”刘其琛“腾”地一下抬头,直直的盯着祁元夜,眼中有莫名的光亮闪烁。他自然知晓水灾之后通常有疫病横行,这也是为何水灾比旱灾更可怕的地方了,除了不可估量的破坏力,水灾后一旦爆发瘟疫,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如今听祁元夜的言外之意,竟有良方可以防治瘟疫,这怎能不令他心神震荡?
“主要在于用水。徒儿翻看各国史书以及前人传记在这方面的记载,发现大多数瘟疫爆发的地方多是平原洼地,且没有深水。徒儿猜想洪水席卷村庄城镇,定会冲走百姓、牲畜无数,他们大多数都会不幸遇难身亡。地势低平时,水压不够,这些尸体自然搁浅沉淀。久而久之,发臭、腐烂,最后这些污秽会随着水流被灾民饮入腹中,从而引发疾病。但若是有深井又没有被污染便不用担心了。”
“如此说来,要想预防瘟疫,首先是要解决用水的问题了。除了挖井采水,最重要的是
喜欢梦里不知身是客请大家收藏:(m.blshuwu8.com),无限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