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ontentp{font-ion:none;line-;}.read-contentpcite{diy:hidden;}
王延兴从州学后院退出来,很是松了一口气。不过,转瞬,又提上了精神。着唐末乱世,过一天是一天,可别等自己满腹的超时代的知识展示一番,小小的王家,就被哪方枭雄顺手灭了……
一念及此,不由得又想起当初在查王又初案的时候,有多少机会,可以结案了,可自己偏偏就是想把案子做得更铁一点,做得更把握十足一点。最终呢?
唉……
时间啊!天知道,这乱世能给自己多久的时间!
瞅着天色还早,王延兴便准备去坊市转转,他得找找,看看有没有什么突破口。
只是,堂堂刺史府衙内,找突破口怎么找到坊市去了?难道,泉州城中最大的资源,不在刺史府?
不错,现在泉州最有权势的人,确实是王潮,可你要王潮以什么理由把刺史府的资源交给王延兴呢?
这个年代最被认可的才能的是诗词;不会诗词,那对五经古文的研究论述成果也是被承认的!再不行,那文言文写的优秀的散文也是很不错的……这些都不行的话,那就只能去追求军功了。可偏偏这些没一样是王延兴能拿得出手的。再其次,还有数学方面的知识也是学问,可如果只会算术,而没有和前面的正统的知识相辅相成,那在这个年代的人心中,也只能算是下乘。而他所知的什么行政管理、项目管理、政治经济学等等就只能列入异端邪说了。
好吧,现代西方哲学部分可以用来蒙吕道士,也算是有点小用处,却不能入当世儒士之耳。
至于他研究最深的专业知识,是炮用特种钢,在唐代,却没有用武之地。要知道,这个年代,连钢都少,更别说各种规格系列的特种钢了,他的脑子那些优化钢性能的高深知识,基本上都可以拿去喂狗了;
总之,他不学无术的帽子是戴定了。
唉,既然依靠领先千年的知识也无法获得世人的认可,那就干脆不走这条路子了,不如先找点赚钱的门路,积攒些财富。有了足够多的钱,干什么都有底气!
心中有了想法,那就去着手实施,第一步,便是进行市场调查。
唐代的商业规模已经不小了,在东南重镇的泉州,也是有所体现,此时,正是坊市热闹的时候,大肆、小肆之间的街道上,已经挤满了都是前来交易的人。
只是王延兴跟刘伴兴进去的时候,明显是引发了一阵不小的骚动:一声惊呼,无端地将这热闹打破,却是有人在大喊:那个王衙内又来了,快跑啊……
应声而来的坊市官,见的确是衙内来了,也是一脸尴尬,瞧这模样,怕是想劝王延兴早早离去,不要来扰民,可这么不讨人喜欢的话,却说不出口,只能惴惴地陪在一侧,以防万一,王延兴有心在前胸背后都贴上条子:本人已经洗心革面,只怕也是不会有人相信。
刘伴兴却是气愤,作势要训斥那坊市官,王延兴去将他拉住,转而对那坊市官说:“某此前对乡邻多有打扰,某心中也是愧疚不已,往后,某定然是不会再像往日那般胡闹了……”解释是解释了,不过那坊市官却是不太敢相信,再三确认衙内只是来看看之后,才满肚子不放心地过去维持秩序去了。
坊市官不信,那些市民自然也是不信,随着王延兴走到哪里,那里的人就自动退避三舍,离得远远的,形成一个大大的空圈,在这人挤人的热闹非凡的市场上,形成一个诡异的圆圈来。
这清场效果可不是一般的好啊!
王延兴无奈地摇了摇头,带着刘伴兴进了一家叫翠屏楼的茶铺。
福建因为其多山,不利农桑,粮食和布帛的出产有限,却也是有特产的,比如茶叶!自南朝起,中国的南方就有人采茶、制茶、卖茶。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尤其是盛唐以来,饮茶风俗日盛,茶叶便逐渐成为了大宗商品。如果王延兴想在泉州找一条来钱的门路,茶叶,无疑是个可以考虑的选择项。只是,他的思路虽然是可取的,实际却没那么简单。首先第一点,他对唐代泉州茶叶的出产就没有概念,他只是知道,在后世,泉州附近的安溪出产的铁观音,是闻名海内外的名茶!却不知道,安溪铁观音要到清代道光年间才会出名,在唐代,铁观音还深藏功与名,不为世人所知。
事实上,唐代的茶,跟后世中国的茶,无论是制法还是喝法都大相径庭!唐代的茶,则是蒸!蒸过之后再捣碎,拍成饼,再烤干。这种制茶方法,在宋代以后才开始改变,只有受唐文化影响很深的日本,沿用了下来,叫茶道。
至于喝茶,跟后世茶叶的喝法,也完全是两个概念:唐代制茶的方法在这个年代要喝茶,从茶饼子上掰些茶叶下来之后,先要烤,烤得越干越好,然后碾成粉,要越碎越好,然后再过筛,留下最细碎的沫子,拿来煮;煮出来的茶自然满满的都是白色的沫子,拿到后世的中国,差不多,那就是最次等的茶了,可偏偏在这个年代,讲究的就是这个沫子,美其名曰:斗茶!沫子多点就多点吧,还有更难以接受的,煮好的茶还并不是纯粹的茶,而是要加盐的……居然要……加盐!
这样喝法的茶叶,你说能喝出茶叶的本来清香的味道吗?
茶铺掌柜的,见王衙内来了,特意安排铺子里最厉害的斗茶高手,亲手调制。生怕王延兴不懂,分好茶之后,还
喜欢九战兴亡录请大家收藏:(m.blshuwu8.com),无限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