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封建官吏所常用的篇、表、论、赞为体裁,让考生作文,类似于现代的应用文写作。
薛夫子曾专门讲过这一部分的内容,苏锦楼虽一字不差的记下,但他只知道大体的格式和关键注意点,至于内容写的如何,实在是不敢恭维,毕竟他底子太薄,这么短的时间既要弄清文章体裁又要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内容,实在令人为难,所以这第二场试最多只能说勉勉强强完成任务。
第三天和第四天都是考策论,从考试的天数来看就知道府试中策论占大头,朝廷开科选士,向来以“策论”作为主攻,策是策问,论是议论文,出卷人通常会以当时的时政、农事、民风等问题出题,考生对应作答。
策论主要看考生的观点是否新颖,见解是否独道,当然,如果你的文章内容独辟蹊径,一针见血,又文采斐然,妙笔生花,那肯定是最好不过的了。
策论是考官最为重视的一个环节,也在考生吸引考官关注最为直接的一个途径,想要赢得上层人士对你的赏识与赞许,让他们甘心折节相交,在书写策论之时就要多写自己的观点,分条析理,解纷排难,于立谈之间树立声望。
文章中最为忌讳的就是一事多议,这里的多一是指多个论点,二是指内容冗长啰嗦,议论文首先需要明确的表达一个观点,而后围绕这一观点,简洁而有力,犀利而练达的论述其余内容。
此间,无需担心自己的观点会引人争议和谩骂,越是能够引起讨论与争辩的文章越是能加速成名,君不见黑红也是红嘛。
当然,虽说考生可以畅所欲言,但这并不是指可以毫无顾忌的想写啥就写啥,若是脑残的写一些推翻大庆王朝统治之类的妄言,那肯定得完蛋。
历史上也不是没出现过这种敢于直面挑战的壮士,大庆开国元年,太宗开科取士,曾有一考生于殿试上当众对答,言明历史更替,王朝兴衰,自古就是定律,大庆朝取代前明,总有一天会有另外的皇朝取代大庆。
这话其实没什么不对,天下大乱,群雄四起,逐鹿天下,终有一人会一统江山登上至尊之位,天下一统,历朝历代,无论何人统治,都会有明君与昏君,盛世与浊世,盛极而衰,终有灭亡的一天,所谓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这话在太宗听来心里就不对味了,你啥意思啊?我才刚把前明推翻,自己当了皇帝,这屁股底下的龙椅还没坐热呢,你就敢诅咒我大庆要完?到底是何居心?
天子一怒浮尸百万,太宗怀疑此人是前明余孽,故意捣乱破坏殿试,于是这位勇士壮烈的牺牲了,与他有关的宗族亲人,恩师朋友都受到了牵连。
碍于第一次开设恩科以及自己的名声,太宗没有大开杀戒,除了考生本人被判了斩首之刑,其余人均流放三千里,且终身莫入贱籍,这条诏令虽给他们留了一条命,但也将他们打入地狱,生不如死。
除了以上这种真义士,书写策论文不对题的,论点太过奇葩的,脑洞大开的,异想天开的,均不会被取中。
此次策论主考农业,苏锦楼看了题目就头大,要是考商业他还能写几句,以前在母上大人身边耳濡目染,多少能学个一两分的本事,考政治他也不惧,学校的历史课政治课不是白学的,就算他不怎么认真听讲,为了及格他好歹也曾临时抱佛脚过,加上信息全球化,年少轻狂时最爱和狐朋狗友讨论国家大事,似乎不发表几句观点就降低了自己的格调,政治方面好歹能吹嘘两句。
农业,呵呵,两眼一抹黑啊,别说是他,就算是陶真那个学神级人物,估计对农业的了解也没多少吧,像古代这些专心读书考科举的学子,哪个在家不是被供着的?典型的十指不沾阳春水,不少人估计连家里的田地在什么方位都搞不清,还指望他们提高农业产量?
凉州境内山多地少,本就不适合耕种,这么些年来那么多的官员都没有解决的办法,凭他们这些手生就能想出应对的方法了?出卷子的人脑子瓦特了吗?
没办法,最后苏锦楼不抱希望的把稻田养鱼的法子写了上去,他以前找手工皂配方的时候看到过一本稻田养鱼的农业书,为了提高老苏家的收入,他还详细的把此方说给苏老爹听了。
可苏锦楼以前的黑历史太多,稻田养鱼之法闻所未闻,稻子又是精贵东西,苏老爹怎么可能任由苏锦楼瞎折腾,立马无情的驳回了他的法子。
苏老爹都不相信了,就更别指望那些考官会信,八成会以为他是异想天开,但苏锦楼脑中关于农业的存货就这么多,写了总比胡说一通强吧,算了,本来这次就没有中榜的希望,死马当活马医吧,大不了明年再战。
苏锦楼眼看小吏收了卷子,对天翻了个白眼,看来回家后还得和苏老爹多请教一下农业方面的事情,先有试帖诗后有策论考农业,唉,这古代的科举真是太难了。
第46章 阴差阳错
苏锦楼不知道, 即使他文采飞扬,才识过人,此次府试也过不了, 为何?全因宜章县县
喜欢穿成反派渣爹请大家收藏:(m.blshuwu8.com),无限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