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过公孙策殿试的文章,行文十分老练,观点也很独特,整篇文章可以说几乎完美。若硬是要挑出什么毛病,那就是公孙策毕竟涉世不深,对于这天下的具体形式,自然是没有赵祯这个皇帝清楚,但这并不妨碍这是一篇极佳的文章。
他可以把包拯当知己,因为包拯虽然聪明,但只是在断案上聪明,这并不能遮挡自己的光芒。他不能接受公孙策,也是因为公孙策睿智,在每一个方面都很睿智,他的光芒太盛,让赵祯感到了威胁。特别是当他知道了公孙策是包拯的至交。
赵祯的皇位坐的不容易。先前有刘太后把持朝政,好不容易摆脱了她,又来了个庞太师只手遮天。现在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庞统作为边关大将回来了!此外,还有一个不小的威胁,那就是包拯。
看到这里您可能不服气了,包拯忠君爱国,还替赵祯除掉了刘太后,怎么可能会谋朝篡位?这您就不懂了,赵祯知道包拯的脾气,可他却不懂公孙策的心思。公孙策太厉害,这从他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出来。他曾暗中派人去调查公孙策的家族,虽然只是制扇世家,但古人早就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表面上公孙策只是文弱书生一个,但赵祯看得出,他并非池中之物。公孙策与包拯交好,一个有实力,一个有民心,着实是对皇位一个巨大的威胁。况且,据探子回报说,公孙策,似乎和庞统有点交情。
顿时赵祯手中上好的白瓷杯就摔在地上,碎了。一地雪白的碎片,映着赵祯苍白的脸。这下好了,连军权都有了,公孙策,更不能留了。
正巧这时张知出现了。张知的文章只能说是中上水准,但架不住他出现的时候实在是太好了。张家有钱,有钱到能够收买皇上身边的太监,请他帮自己美言。赵祯无意中发现小郭子近来有点不对劲,一逼问才知道原来还有张知这茬,正好顺水推舟,给了张家一个天大的人情。这些是包拯不知道的。
包拯只知道皇上最近有点奇怪,常常眉头紧锁。按理说边关无战事皇上该是十分舒心的,可自从恩科以来,只能用一个词来表达:不对劲。实在是不对劲。只能说是圣心难测罢。
其实我们也不能怪赵祯脑补太多,为君者,自然是要有别人没有的警觉之心,要不,也不可能会在步步为营的宫中安全活到现在。但是,上位者也要有颗宽容之心。宰相肚里能撑船,何况是君王。可惜的是,赵祯太年轻,还没得出经验和教训。等到数年后公孙策辞官,庞统卸甲,他才真正明白这一真谛,虽然一切已经太晚了。
赵祯听到公孙策的对答,心中一凛,这下,就算是再不情愿,也不得不承认公孙策的才华了。当下下旨:封公孙策为朝元,授庶吉士。
庶吉士,虽然不很理想,但总比九品知县好。公孙策当场谢恩,态度也很是诚恳。
赵祯忽然觉得很无趣,感觉自己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心中说不出的别扭,看公孙策的眼神更奇怪了。他忽然觉得,虽然自己算是让了步,但这公孙策,似乎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讨厌。
所以说,最难猜懂帝王心,即使只是一个刚刚成长的小皇帝。
作者有话要说:
如果,请我们的网站地址《宅书屋》om
喜欢(少年包青天同人)[少年包青天]世间事(庞策)请大家收藏:(m.blshuwu8.com),无限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